1 | 体教融合视频成果录制需求 | 一、前期录制要求 (一)录制场地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,可以就是课堂、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,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。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、环境安静、整洁;宜采用三基色冷光灯(色温在3200K左右)或日光灯(3500K左右);日光灯可每隔一米排列一支,避免在同一室中混合使用白炽灯与日光灯,也应避免使用工作在30~50HZ得节能日光灯。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得标识等内容。 (二)录制方式及设备1、拍摄方式:根据课程内容,采用多机位拍摄(3机位以上),且不应出现与教学无关得拍摄人员被摄录进拍摄视频中,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得要求。2、录像设备: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,在同一门课程中标清与高清设备不得混用,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。3、录音设备: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,保证教师与学生发言得录音质量。4、后期制作设备:使用相应得非线性编辑系统。 (三)多媒体课件得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得多媒体课件(PPT、音视频、动画等)认真检查,确保其文字、格式规范,没有错误,符合拍摄要求。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得拍摄方式,确保成片中得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、清晰。 (四)视音频信号源技术指标 1.视频信号源 稳定性: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,无失步现象,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,图像无抖动跳跃,色彩无突变,编辑点处图像稳定,声画同步。 信噪比:画面清晰,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,无明显杂波。 色调:白平衡正确,无明显偏色,色彩对比度一致,多机拍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。 视频电平: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Vpp,最大不超过1、1V pp。其中,消隐电平为0V时,白电平幅度0、7Ⅴpp,同步信号0、3V,色同步信号幅度0、3V pp (以消隐线上下对称),全片一致。 2.音频信号源 声道:普通话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,音乐、音效、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,若有其她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(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,则录于第2声道)。 (五)电平指标:2db — 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、放音过冲、过弱。 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。 声音与画面要求同步,无交流声或其她杂音等缺陷。 伴音清晰、饱满、圆润,无失真、噪声杂音干扰、音量忽大忽小现象。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,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。 二、后期制作要求 (一)片头、片尾及唱词 片头、片尾时长一共不超过15秒,片头应包括课名、年级、执教教师姓名、学校名称等信息。片尾包括版权单位、摄制单位、摄制时间等信息。视频应配备字幕,提交视频录像时提供相应得STR格式得外挂字幕文件(要求见后)。 (二)视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.视频压缩采用H、264/AVC (MPEG4 Part10)编码、使用二次编码、不包含字幕得MP4格式。 2.视频码流率:动态码流得最高码率不高于2500 Kbps,最低码率不得低于1024Kbps。 3.视频分辨率: 前期采用标清4:3拍摄时,请设定为 720×576; 前期采用高清16:9拍摄时,请设定为 1024×576; 在同一课程中,各讲得视频分辨率应统一,不得标清与高清混用。 4.视频画幅宽高比: 分辨率设定为 720×576得,请选定 4:3; 分辨率设定为 1024×576得,请选定 16:9; 在同一课程中,各讲应统一画幅得宽高比,不得混用。 5.视频帧率为25帧/秒。 6.扫描方式采用逐行扫描。 (三)音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.音频压缩采用AAC(MPEG4 Part3)格式。 2.采样率48KHz。 3.音频码流率128Kbps (恒定)。4.必须就是双声道,必须做混音处理。 (四)封装格式 1.采用MP4封装; 2.或flv格式,512k,尺寸默认,音频128k、 (五)外挂字幕文件 1.字幕文件格式:独立得字幕文件。 2.字幕得行数要求:每屏不超过两行字幕。 3.字幕得宽度要求:字幕居中,位于屏幕下方,左、右与下边必须留空,不得占满。 4.字幕得位置:保持每屏字幕出现位置一致。5.字幕中得标点符号:只有书名号及书名号中得标点、间隔号、连接号、具有特殊含意得词语得引号可以出现在字幕中,在每屏字幕中用空格代替标点表示语气停顿,所有标点及空格均使用全角。 6.字幕得断句:不简单按照字数断句,以内容为断句依据。 7.字幕中得数学公式、化学分子式、物理量与单位,尽量以文本文字呈现;不宜用文本文字呈现得且在视频画面中已经通过PPT、板书等方式显示清楚得,可以不加该行字幕。 |